看见西藏|拉萨老城区56座古建大院——喜德林大院

喜德林寺(喜德林大院)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吉崩岗街道策门林社区北京东路四巷 16 号。
喜德林寺全名喜德嘎贝(丹)桑丹林,又称喜德寺、呼微寺,为热振活佛系统的驻地。
据七世达赖格桑架措传《如意金穗》记载:“喜德扎仓僧院是吐蕃藏王赤热巴巾时期,在拉萨大昭寺四面建立了四座僧人院,其中被称为嘎娃僧人院的便是喜德寺,后来蔡巴万户长扩建了此寺”。

由此推断,喜德林寺原为吐蕃赞普赤热巴巾(804-836 年)时期,在大昭寺周围修建的六座拉康之一。
公元 842 年,吐蕃赞普朗达玛灭佛,寺庙遭到破坏。1350 年,在蔡巴万户长的支持下进行了修缮,并有所扩大。
历史上喜德林寺主要建筑包括经堂、佛殿、僧舍、僧厨。寺庙中心是一方形的庭院,后部为佛殿和经堂。
庭院其他三面为僧舍和僧厨。经堂面阔9间,进深7间,有柱48根,中部有一天窗直通二层,四壁皆为彩绘装饰。
经堂后部为并排的3个佛殿,中为正殿,两侧为偏殿,三殿互通,共有12柱。
原殿内有泥塑像和彩绘壁画。
经堂大门前为檐廊,三时五间,其两侧为小室。
小室有石阶通往二层。
寺内僧舍有一百余间,皆为藏式平顶二层建筑。
喜德林寺初奉宁玛派,第三世热振活佛时期改宗为格鲁派,并隶属于色拉寺吉扎仓。
民主改革后,寺庙作为藏剧团办公及居住场所。
1981 年,藏剧团迁移后改为居民住房。
1988 年,主殿因长期无人看管,出现自然坍塌。
1988年坍塌的主殿废墟
修缮前的喜德林大院
2013 年国务院公布喜德林寺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2016 年中央安排资金,在原主殿遗址上进行了重修。

喜德寺立面图
重建后的喜德寺大殿
喜德寺大殿门口老柱子
喜德寺大殿内的音乐现场(2021年甜茶馆艺术节)
修缮后的喜德林大院,以艺术植入古建大院的方式,作为新型公共文化空间,多次举办展览、演出等多种形式的社会教育、文化活动。
参考文献:
[1] 拉森著,李鸽、曲吉建才译《拉萨历史城市地图集:传统西藏建筑与城市景观》,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,2005 年:第 130 页。
[2] 《དུང་དཀར་ཚིག་མཛོད་ཆེན་མོ།》 དུང་དཀར་བློ་བཟང་འཕྲིན་ལས། པེ་ཅིང་། ཀྲུང་གོ་བོད་རིག་པ་དཔེ་སྐྲུན་ཁང་། ༢༠༠༩
[3] 喜饶尼玛,叶小琴:《拉萨“四大林”辨析》,中国藏学期刊,2016 年 02 期。
来源:卧塘瑰宝公众号